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2018年記。

圖片
又一年過去了, 感覺在這之中做到的事情好多, 沒有做到的東西又是多到無法計量。 算了,無傷大雅, 反正我還是個可愛的小高一w(嘔 1. 考上附中科學班 不得不說,一年真的比一年還要精彩, 如果當時真的沒有考上科學班的話, 我真沒有辦法想像現在的我會身在何處... 總之,到現在我還是非常感激一年前的自己肯花那麼多努力在準備考試上, 除了讓我有學校念以外, 還有一些科目也是一年前就唸過才可以可以躺分過關的。 (然後現在還有一大堆東西要念 現在打這篇也只是讀書的中場休息QQ 不然完全沒有其他時間準備其他科目和玩社團、寫程式之類的事情... 得知消息當天 の貼文 2. 附中社團的生活 進到附中後,緊接著是 一連串的不適應 , 不過幸好考上科學班到開學之前已經有接觸過附中校園, 所以也可以比較容易跟上學長姐的腳步。 我先後參加了口琴社、學生會學權組, 也地了 語言社、電算社、青年社、天文社、攝影社、愛樂社 等社團。 一開始也參加了不少活動,只不過大部分也只是有加群組而已擺爛w 之後因為時間平衡的關係,參加社團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 到最後也只在有時間的時候窩在口琴社辦練琴而已... 因為口琴社的倒社危機, 讓我一度想要跳出來拯救附中,不,是全台北的口琴社。 但是似乎因為我還是小高一, 所以能力還不及QQ 不過我還是希望可以讓口琴社再次壯大, 他只是缺少人去認識他罷了。 12/21口琴社耶誕晚會,現任社員只有六位QQ 3. 和學長做科展請公假的日子 在得知進附中後, 重新聯繫一年前跨領域培育人才計畫的指導老師, 加入他在學校創立的實驗小組「Lorenz Lab」。 找到題目後, 就和大我一屆的學長一起做。 我知道科學班會到明年才會開始有專題研究, 但是這讓我覺得等太久了, 畢盡考試之前我是一直有題目在想的, 不靠這些時間做一做之後真的沒有餘力了QQ 到最後得到了銅牌獎w 和學長&李柏翰老師合影w 4. Python x C++ x Android Studio 雖然在國三下有參加資訊之芽Python班,

First week in HSNU

圖片
這一切都來得很突然, 首先要重新回歸一年前像這樣每天起床去學校的辛苦日子有點不適應, 再來是那些多到我自己應該承受不住的基本高中課業真的會ㄘㄨㄚˋ到, 額外還有和學長去找數學專題教授談話, 最後是這一整個科學般的運作和我心目中想的有很大的差異, 另外還有附中社團組織和資訊奧林匹亞雜七雜八的東西要取捨...... 果真學長姐口中說的「高中很難適應」這件事可不是開玩笑的啊... -----我是分隔線----- 從開學到現在已經過了整整一個禮拜, 該見到的老師都已經見面的差不多了, 甚至有一些課程已經開始在趕進度了。 雖然說現在真正的高中生活根本還沒有開始, 但是我已經隱約感覺到了現在的問題並不好處理... 首先是通勤和交友圈方面: 上下學的步調和之前其實沒什麼兩樣, 但是當下課要趕去其他地方的話, 那些距離並不是開玩笑的長... 一定都要搭公車或是騎YouBike才到得了的地方, 而且時間必須要縮到很短, 不然一定會晚到QAQ 交友圈也是和以前截然不同, 相較以前那種僅限於學校內的老師同學, 現在除了在短時間就可以遇到各種 領域的奇才... 不如說是大家在學校裡就有很多不同專長的大大, 那麼多樣性的東西自己看到也會不禁抖了一下:  我到底可以做些什麼呢?在那麼短的三年內。 接下來是學校的課業方面: 我本來就可以感覺到理科方面會比國中還要難上許多, 但是我自己其實在準備科學班的那一段時間就已經自己讀過了, 為什麼現在還是覺得連課業都撐不太下去呢... 當然,我國二後就再也沒有碰過的社會科是我現在最大的缺口, 但是也無法忽略那些難度急遽增加的的國文科和英文科。 (英文科的部分我是真的覺得需要好好加強,但是國文科的部分...呵呵 這些老師現在來看都非常不錯, 不過因為自己也沒有什麼判斷標準, 但是因為科學班的老師都是學校有精細挑選過的優質老師, 所以我也應該沒什麼好抱怨的啦QQ 不過我目前為止知道的是, 念書是必要的,如果不想被退班的話。顆顆。 首先,我必需要承認: 我在接下來的專研生活中會有大部分的時間會拿來準備資訊奧林匹亞。 除了語法是必備以外, 還有學很更多的演算法,

考上科學班之後——

圖片
因為這是我的故事, 所以我想全部說出來。 ——Tidus (From Final Fantasy X) 因為自己這兩年在玩的手遊出了一個FFX活動, 裡面的台詞和場景對現在的我來說非常符合, 所以就順便寫了這篇文章記錄現在的心情。 請享用。 在這個暑假中—— 參加了那麼多營隊, 帶起了那麼多團康, 學習了那麼多技巧, 認識了那麼多朋友, 探訪了那麼多地方, 宅看了那麼多影集,(喂 接觸了那麼多世界的高手及大師們... 在北京交流營,我看到了語言相通的人對同一個世界的詮釋; 在博凱口琴營,我接觸了之前從來沒有想要去嘗試過的音樂; 在清大數學營,我觀察了所有對數學有興趣的人內心的世界; 在清大吉他營,我探索了不同指形與節奏所表現出來的風格; 在豎笛音樂營,我嘗試了如何在充滿音樂氣息的地方帶團康; 在逢甲化工營,我重拾了自己一個人在外地邊緣遊蕩的心情; 在演算集訓營,我觸動了以為自己了解卻全都不理解的領域; 在附科迎新營,我感受了大一屆的學長姊對於學弟妹的感情; 在動態回顧營,我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是國中以前懞懂的自己。 (動態回顧營是自己想到的,我很認真的回去檢視過之前參加的所有營隊,並且與現在做比較,總是可以觀察到一些很不一樣的現象) 經過了這次的暑假, 我逐漸意識到,一件非常強烈、無法忽視的事實: 我無法再像以前一樣那麼貪心了。 我確實學了非常多東西, 雖然到了現在或許還有很多東西還在等著我去探索, 但是在高中這三年的時間, 我不僅僅是要把三年高中的課程在兩年,甚至一年半之內結束, 到最終的結果還想要在資奧中佔有一席之地, 對於現在剛結束假期的我來說...的想法是幾乎不可能辦到。 我在這個暑假這段時間思考了一陣子, 我打算在社團志願表中填上「舒馨口琴社」, 接下來再私底下參加: 「管樂社」、「愛樂社」、「電算社」、「網管社」、 「天文社」、「桌球隊」這六個社團。 這代表著我一定要非常有效率的利用時間, 才有可能把這些領域都搞好。 對於現在剛結束假期的我來說的想法...也是幾乎不可能辦到。 更不用說在科學班內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活動了, 我還打算在高中三年辦一場個人音樂會呢。 這我非常認真。 在面臨如此之多的壓力下, 我覺得連學校成績歐趴都是遙不可及

升高中暑假計畫

圖片
我從小學開始,就很常參加各種不同的活動。 小時候只是因為爸爸媽媽都在工作,所以就直接把我帶回老家台南給阿公阿罵照顧,有時候也會在台南參加長期夏令營(一個月那種,好像是YMCA辦的樣子)。之後從小二、小三開始,就開始到處參加夏令營了,只不過當時的我根本不會自己報名這種東西,都是媽媽和我說要不要參加這個營隊、要不要參加那個營隊,然後我只要負責說好就可以了。 就這樣一直到升國一暑假為止,一直都是這樣的模式參加各種冬夏令營,我小時候大多數的回憶也都是在這段時間度過,真的比其他時間還要好玩多了。雖然說現在回去看營隊總整理,還是有很多營隊都沒有印象QQ,但是我的很多興趣都是在這對時間開始慢慢培養出來的XDDD 只不過國中因為做科展和準備考試之類的原因,所以並沒有參加"太多"的活動,但是基本上除了些時間,其他還是依照慣例把行程排得滿滿的。最後也會把這些營隊整理起來,如果要交寒暑假作業的話就直接拿這些營隊報告矇混過去就好了Www 今年因為已經考上學校了,所以有很長的時間可以來排營隊,所以我就決定自己找營隊自己報名。雖然到最後還是還是有很多營隊是媽媽找到告訴我的,不過報名之類的東西還是我自己處理這樣。(這已經沒什麼稀奇了吧W 所以就會有像這樣很可怕的行程: 7/1, 7/5~13 北京奇幻漂流 / 鯤鵬會  粉專 7/17~21 博凱口琴營  活動專頁 7/22~28 數戰數決 / 清大數學營  粉專 7/29~31 吉椎人 Gui-Pine man / 清大吉他營  粉專 7/31~8/3 思辨論壇x議題松 / 建國中學  粉專 8/5~8/11 黑種籽單簧管音樂營 /  師範大學  8/13~8/17 清大暑期程式競賽集訓營  活動專頁 8/20~21 附科迎新 / 師大附中  8/20~8/24 附中資奧進階課程  活動電子檔 8/27~28 新生訓練 / 師大附中 這些也只是制式的活動,另外還希望可以在清大程式營前把C++學好,在這段時間還要忙在附中接的一些實驗和報告等,最後還要把那多到爆的暑假作業寫完... 其實在這裡也有很多營隊是本來要參加但是因為沒有時間所以放棄的,不過這種事情很常發生,常常就是兩個營隊有兩天重疊所以放棄一個,不然就是同時有三個以上的營隊卡在同一週,遇到這個問題真

The Matrix 觀後心得

圖片
"How would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ream world and the real world?" "I can only show you the door.  You're the one that has to walk through it." "human beings define their reality through misery and suffering." 片名: The Matrix 中文名稱:駭客任務 台灣上映日期:1999年6月12日 我的觀看日期:2018年6月15日 J部電影的獎項真的是多到爆炸R 傳說中Bullet time中的經典就是在這部電影裡面拉Wwww 子彈時間 [不給你編輯呵呵 ] SkyWalker百科,被子彈打穿的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子彈時間 ( 英語: Bullet time )是一種使用在 電影 、 電視廣告 或 電腦遊戲 中,用 電腦 輔助的 攝影 技術模擬變速特效,例如強化的慢鏡頭、時間靜止等效果。它的特點是不但在時間上極端變化(觀眾可以看到一些在平常不能見到的景象,如子彈飛過頭頂,因此得名),而且在空間上極端變化:在慢鏡頭的同時拍攝角度(觀眾視角)也圍繞場景旋轉。 有些這種效果是傳統攝影技術達不到的,例如在極短時間內 攝影機 的空間變化中,其不能以如此高的速度運動。也就是說只有虛擬的攝影機(通常用電腦模擬),在一個電腦生成的環境,例如 虛擬現實 或者 電腦遊戲 中才可能「拍攝」出子彈時間的效果。在技術上歷史上這種技術發展出不同的應用,例如時間分割(time slicing)、視角變換(view morphing)、超慢鏡頭(slow motion)、暫時死亡(temps mort)和虛擬攝影術(virtual cinematography)等。 (我個人是蠻好奇他的重心到底是放在哪裡拉XD) ------------------------------ 在這部電影中,有一些東西是我在看第一次看不太懂的,把它整理下來放到這裡。 「什麼是母體(The Matr

北京體驗營的事前準備

圖片
大家暑假都在出國,今年終於可以 當隻小小鳥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以下是報名表的問卷,秀給大家看R 原文: ---------------問卷開始---------------     1. 請述說對於北京的印象 要讓大家了解一個地方最直接的方式,不外乎就是用藝術來呈現了。對我來說,對於北京最直觀的印象應該就是「漂向北方」和「北京北京」這兩首歌吧。可以聽得出來有非常多的年輕人為了夢想而前來奮鬥,想必這個地方一定是一個比想像中還要競爭激烈的都市。 自己對北京的印象...是在前年舉辦在台中的亞太口琴節,我是其中的參賽人之一。因為看到來自北京的選手非常的多,而且每一個人的技巧都不馬虎,在獨奏、重奏都得到了不凡的佳績,讓我不禁對北京好奇了起來。在亞太口琴節進入結尾之際,公佈了下一屆――也就是今年的舉辦地點就在北京。當時的我其實對這個城市不太了解,只是因為像要看看為什麼他們的口琴水準如此高而產生好奇心,讓我決定某一天一定要去北京一次。 在這段期間,我也開始一點一滴地了解北京。除了老師在歷史課本上的北京以外,也常常從網路或朋友身上得知北京的各種消息。但是我發現這兩種管道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我決定親自聽聽去過北京的人心中的想法, 但是很不幸運的,我的身邊並沒有對北京有深刻了解的人,就算有,也是國小搬家以後就沒有往來的同學和家長。於是決定直接從網路上找各種Vlog,畢竟做影片就是為了讓大家可以更了解北京,而大量的Vlog也就可以看到北京的全貌。除了走大眾規劃路線的Vlog以外,很幸運的可以看到還是有很多的影片在訴說不為人知的北京樣貌。而其中大家的共通點就是――胡同。 胡同記載著老北京歷史的演變及文化,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老北京小吃了吧。雖然說現在大部分的胡同小吃都已經商業化了,但這並不代表是件壞事,因為這樣可以讓更多人吃到老北京小吃,品質也會因為團隊經營的關係而變得更好。 除了小吃外,走出商業區胡同,才是真正北京胡同的原汁原味,看著Vlogger走進其中一路上的風景、人景,都讓我的心情意外的舒適,希望可以親自享受在胡同內那清靜的氣氛。但是因為北京的發展迅速,有許多胡同都面臨被拆除的危機,希望今年暑假到那裡,不要只剩下胡同博物館給人觀賞... 中國的北京與台灣的台北也是有天壤之別:雖然都是一國之都,但是

最好的時機,不只是e前e後那麼簡單。

圖片
最近每個禮拜一晚上都會到李柏翰老師的LorenzLab玩, 最近主要是在學Java,準備接手老師寫的物理教學app,只不過最近遇到了許多瓶頸QQ 最近老師要我們交旺宏科學閱讀報告,我找了一陣子,都沒有我覺得好寫的東西,畢盡我也不是很會拍馬屁說這個文章寫得很好,或是寫得很有深度這種話,所以到最後我就寫了和我先前做的科展雷同的科普文章「最好的時機」。因為之前有做一些數據,所以就剛好把他搬過來,不需要額外花時間跑數據了。 第一次寫科學閱讀報告...說是老師要投稿到" 旺宏科學獎 ",不過連我覺得自己都寫得不太好了Www還請大家多指教指教~ ------------------------------ 在人生的路途中,難免會有抉擇的時候。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 在你做抉擇時,是用什麼樣的標準去看待你的目標呢? 你的目標又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看待的呢? 又是在什麼時候做出最好的抉擇呢? 如果現在你在這之前沒有任何的參考標準,又你會怎麼做呢? 文章的作者給我們這樣一個情境: 如果你被推舉擔任評審100位參賽者的歌唱比賽,但因為你是絕頂音癡,但是你可以非常準確的判斷每個人的能力差。你在比賽前沒辦法知道100位參賽者各自的能力,但是卻要你在參賽者一唱完的那一瞬間給第一名...在其他99個人得不到任何名次的情況下,你要怎麼把第一名的獎項頒出去呢? 如果想一想會發現,應該沒有辦法在第一位參賽者上台唱完就給他第一名吧...即使你覺得唱得再好,這樣也對其他99個人太殘忍了,所以應該會先看看幾個人唱得怎麼樣,再去評論接下來唱得夠不夠好吧...(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叫作者要給一個那麼奇怪的假設…) 經由作者的分析,先把問題簡化後,將其特殊化找到規律,再證明策略是不是為最佳解,再調整策略中的數值,得到結論。 這一段讓我看得非常的過癮,沒有想到這樣的問題居然和尤拉數扯的上關係,看著看著真的會覺得數學真的是太好玩了啊!結論指出「該出手時就出手」是很重要的,不要因為對後面有高度期待而落空,或是太早出手缺少判斷依據,只有尤拉能夠讓你走上最正確的路~ 為了證明結論是正確的,我經由電腦模擬後也發現確實得到類似的結果,我利用電腦來計算機率,在時間點序開始考慮是否要頒獎。將不同的策略(r/n)各跑10萬次,設會頒給最好的機率(best)

如何面對&準備科學班考試

圖片
在前幾天,我收到了附中科學班錄取通知,也在前天把手續都辦完了,這一段時間大概就是考上科學班的一段假期吧。想說之前找科學班的免費資源就頂多是某些科學班開放的考古題 而已,所以就促成了我寫這一篇文章的動機... 我這一屆建中科學班的考生共有381位,附中科學班有603位,北一女科學班238位,每一個班都是先在同一天考初試,各取總成績最高的60位再各自考「實驗實作」複試,有些學校還會有面試(而且比重很重,但是這裡不討論),最後依照總成績取出30位。 科學班的考試評分方式其實和會考差不多,只是從比較寬鬆的7分制變成用T分配來計分(畢盡母體夠小,但我記得不是要小於三十個樣本...?)。T分數的相關細節我也不是很熟,基本上就是用平均分數和標準差去看你的落點,再轉化成「平均50+標準差*10」的形式。初試的總成績以600人來說,至少要到59以上,複試的話因為只有六十位,所以總成績只需要50就可以了。 先給大家看我在這次考試的成績,雖然不是特別亮眼,但是我的準備方式應該是有一定的價值在的(吧): 初試檢定總成績:65.3, PR93.70 (取60+1位進複試) 複試數學T分數:75.93, PR99.52 複試物理T分數:62.24, PR88.88 複試化學T分數:45.51, PR32.64 複試生物T分數:61.23, PR86.86 複試地科T分數:50.83, PR53.19 複試檢定總成績:63.1, PR90.49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的複試成績其實比初試還要好,只是因為母體的改變,才會看起來初試的成績比較弱這樣。但是這樣的分數是以師大附中的配分方式出發的,如果是其他學校的話,還要自己去查一下配分方式。 我在國小幾乎沒有補習,我只記得在二年級有補過十堂課的珠心算(?),在七下考上到八上之間有在永和國中附近的補習班上資優數學(之後覺得不需要補就停了)九年級則是在台北的補習班準備科學班,所以我應該只算是半個資優生吧... 以下是當時的我打算以80% 準備科學班、19%預習高中進度、1%準備會考的心態出發。我從考試前一年的八月開始下定目標準備科學班的,所以如果只是想要考個經驗、或是比較晚開始準備的話、甚至是把目標放在更遠大的目標,這篇文章可能不太適合你... --------- 第一部分,如何準備初試 ----------

自學報告書!?

圖片
聽說自學生在學期結束前兩個月都要有成果報告書, 但是我只有一學期,所以不用報告, 因為沒有什麼好寫的, 所以就直接這樣交好了XDDDDDD ----------以下開始---------- (什麼簡潔有力的報告,我最會了) 等一下被老師看到會不會被揍啊XD

要如何證明你所做的電腦模擬就是你問的問題的答案?

圖片
考完後我去幫在做科展的三位學妹聽他們講解的報告,剛好永福老師想要我分享當時在會場的各種情況,所以就翻處了這一篇我曾經在複審第一天評審教授所問的問題給疑惑: ----------以下開始---------- 我是國中組「柏拉圖的抉擇--競爭參考與期望值的策略模型探討」的作者,今天是第57屆中小學科展複賽第一天。老師問了一個問題: 你都是用電腦模擬,怎麼證明你的模擬就是你的答案? 我一開始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只是回答了幾句說: 雖然在最基本的問題中可以利用微分及積分來回答,但是在之後的問題中,我加入了「凋謝速率」「期望值」「PR值」「敵方策略」...其他的變因,用數學式子是很難去寫的,也很有可能沒辦法把所有的事情都考慮到... 以下是我跟爸爸的對話: Sky Hong 評審問了一个問題我答不出來 你都是用電腦模擬 怎麼證明你的模擬就是你的答案? 有可能你的模擬並不是你的問題原型 Gene Hong 你不是也都用最初的模擬跑出跟其他人算出的答案 36.8% 是一致的嗎? 所以若模擬模型有錯的話, 原算式錯的機會也很高... Sky Hong 等等我拿電腦 我說的是競爭模型 還有期望值的部分 但是我這樣說他還是蠻懷疑的 Gene Hong 也就是說我們用現實或其他的計算也確定跟模型一致, 且計算方式一致, 答案一致, 就可以證明一致... 當然這些都不是直接整明.. Sky Hong 為什麼用程式模擬就可以驗證他是正確的? 所以我必須要用現實去證明他? Gene Hong 因為這是計算所有的可能性... Sky Hong 他或許是想要直接證明 哪一種所有 可能性指的是? 正確性? Gene Hong (當然最簡單的挑戰, 我們是用演算法的方式, 就像是數學是用算式是一樣的, 我們只能證面算得正確, 但沒人可以證明數學算式真的跟現實是一樣的) Sky Hong 哦~我可以這樣反駁他嗎? Gene Hong 當然我會只說前面, 第一次的模型跟算式算出來的答案一致... Sky Hong 但是如果是到之後的模型呢 或許我的程式根本就不是問題的答案 Gene Hong 因為之後的模型以及之後的策略超過算式能表達的複雜度... Sky Hong 或許可以,但是要表達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