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跨領域開始的「大抓人計畫」

這是以前的文章,剛好可以放上來~
以下的東西是在跨領域培育人才計畫想出來的,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與我澄清~
這個應該是以初稿為主,所以很多的理念都不是很成熟,只是希望記錄下來我曾經想過的東西罷了。

前言

在去年(2016)其實就已經想要加入跨領域的團隊,雖然當時有過初審但是沒過複審,但是卻沒有澆熄我想要加入跨領域團隊的希望。
去年永中數資班的同學差不多快五個通過複審,加入了跨領域的團隊。但是在這段期間,這些人的回饋似乎沒什麼價值,但是我自己認為一定有更多事情,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在今年,我特地找了很多老師,幾乎是每個老師就找,這樣加總下來總共有八位老師,其實這樣回過頭來,會發現當時為了想要加入跨領域,其實還蠻拼的XD


跨領域申請表目錄截圖

加入跨領域前,他們就有告訴我這次的題目是「2040年的理想學校」,當時的我其實對這個題目算是有些印象,因為我想要解決「沒有理想同儕」這件事情。我想要解決的並不是關於硬體方面的,而是要打從分班開始,只要每個同學在學校裡可以交到影響力大的好朋友,自然學習的趨勢線就會往上移了。
想要做「大抓人計畫」是因為我不管是在做研究、找同好的過程中無法避免的大問題,現在回想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真是要費一大功夫...

尋找我真正的「理想朋友」
在小時候,我常常參加一些阿哩不噠的活動及課後社團,所以交到的朋友還真不少,大部分都是在社團之類的地方因為有同樣的喜好而認識的。
但是常常交到的朋友,只要一個學期結束了,就像是無頭蒼蠅一樣,大家又沒有在聚合的一天了(至少現在是這樣)。就算是在當時好到不得了的朋友,到最後也是因為區位關係和興趣、專長不同而分道揚鑣...
但是當時的我似乎非常習慣這個循環的運作。

我的朋友到底是誰?

可能是我自己比較特別的關係,直到現在我還是沒有辦法照到跟我合的來,而且可以長遠的朋友,常常只能在某個領域看到他,但是只要離去了,在這之前的東西就化為烏有...
我曾經想要著手去找到問題的癥結點,但是爸爸和媽媽跟我提到,這也是在很久以前就一直出現的一個問題,如果想要讓這個體制改變,就必須要改變很多事情,這將是一件很浩大的工程...

柏拉圖的侵襲

在我去年八月初想要開始做科展的時候,有曾經想要找幾個人跟我一起完成這個科展,本來湊好了加我共三位同學,但是到最後有一位同學因為能力不及的關係只好退出,另一個則是因為想要好好準備科學班而放棄。但是我還是想要找到想要「真正」和我一起做的同學...
其實我並不是不想要有人跟我一起做,而是想要跟我一起做的人少之又少...但是我必須要在這裡承認我當初也沒有想到我會認真到去寫三十天的iT邦幫忙文章,還又為了做科展學了PHP和一點點的SQL,這可能也是因為只有一個人做而得到的福利吧XD
我其實不後悔當時我沒有認真地去找人,也沒有後悔當初想要做科展的決心。因為我確實有因為這些的過程而學到了如何去學習拒絕別人的善意的謊言、承受努力的六個月卻沒有回報的痛楚。

解決問題

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是非常需要的那一種,如果在我的求學生涯當中連一個可以一起解決問題的朋友都找不到,那豈不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嗎?
但是說真的,要找到跟我一樣想要真正認真完成一件事情的人少之又少,而且跟我有同樣興趣的人也幾乎找不到,所以我決定將我的樣本數擴大,使會跟我有一樣興趣、專長的人會變得多一些...
那答案就很明顯了,可以召集最多人到同一個平台上的也只有網路了,所以必須要做一個可以讓大家互相交流的平台,但是卻不是像FaceBook這樣的隨性。
等等等等等...我還沒有明確的設計我的架構,先不要衝那麼快...

架構理想學校的SOP

這是我在之前想出來的基本架構,重點是想要了解學校的目的為何?為什麼要有學校?學校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影響?我可以把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學習階段

  1. 產生興趣:可以在廣大的領域中找到有興趣的領域。
  2. 學習知識:藉由學習這塊領域的動機去學習知識。
在 Taiwan Bar 裡面有提到如何產生興趣,以及關於教育的種種觀念: (我如何打造出充滿「娛樂性」和「教育性」的新媒體公司 | 謝政豪 Hauer Hsieh | TEDxTaipei)(13’5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b8xdieRK4I
他也有做一篇比較簡短的影片來訴說他的理念,可以在這裡看一下,大概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興趣那麼重要了:(大抓周計劃:新媒體教育革命 | 聊聊教育吧 EP1)(3’5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F⋯⋯
如果像要更簡潔地訴說為什麼興趣那麼重要,可以參見林辰 Buchi 的想法:
“教孩子釣魚,不如讓他覺得魚很好吃。”

第二:實作階段

  1. 找尋題目: 如果我對特定的領域專精了,一定會慢慢浮現出一些自己的問題,或是可以去刻意找區有興趣的議題回答,都可以算是找尋題目的一環。
  2. 尋找同儕: 找到了問題,有了研究動機,就一定想要想辦法解決這一件事情,如果想要自己解決也可以,如果不行,就必須要依靠其他同儕跟自己一起解決,這時就必須要有一個平台去提出自己的問題,並且尋找對這件事情有興趣的人,配對完成後,就可以開始解決問題了。我稱之為「大抓人計畫」。
在這其中,也算是第一的學習階段,因為只要有經驗就算是學習,只不過這些知識是必須要自己去尋找並發掘而來。

第三:生產階段

  1. 產出想法: 如果現在並不只是單純想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而是想要有一個真正成果,並且可以營利的話,就必須要有更嚴謹的篩選制度。目前還沒有想法。
  2. 實行計畫: 就由大家的力量組成公司,並且讓大家達成營利。我稱之為「大抓金計畫」。

大抓人計畫

大抓人計畫就是希望讓大家可以聚集在一起,並且把大家想奧解決的事情提出來,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話,就可以和原本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討論,最後決定要不要一起攜手合作。
我想要引進的概念大概就是這兩種:
  1. Facebook廣告篩選技術 只要網站知道你的喜好,就會幫你挑選你適合的專案,盪然是要在有登入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辦到。
  2. pressplay的排版 如果可以像pressplay一樣的概念,但是只是把募資變成募人的話,其實就已經基本的架構了。
雖然感覺很像抄襲,但是這確實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式。 當然另外一點是我的想法還不夠成熟啦...

無法實行的原因

我本來是想要借助科教館的力量來完成個件困難的任務,但是到最後我組員似乎對我的想法不太感興趣,加上老師認為這個專案沒有辦法成為成發的一部份,所以只好收著了...
就算沒有科教館的幫忙,或許我自己也可以完成這個目標,但是我發現完成這件事情的動機又沒有之前那麼強烈了,加上我已經下定決心考進科學班了,以現實層面來說,這個計畫又沒有比賽可以比,所以只好忍痛離開這個計畫。
如果有朝一日,我真的可以解決掉這個問題的話,對大家或許都是一件好事...
但是有可能這會變成我的石頭,直到我把它做完為止才有可能放下...

回到跨領域

我要先和跨領域團隊的大家說聲對不起,對不起我自己在不跟大家說清出的情況下就擅自退出跨領域。第四組的同學、跨域樂團的好手們、打從一開始就關心我但是卻要因為我的退出而遭遇辭職的老師...
但是,我還是沒有後悔。
我很了解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所以我沒有辦法放下我自己想要研究的事情。
如果我當初沒有在中午就擅自退出的話,我現在有可能會更難受。
但是,如果你們還可以包容我的話,我會非常謝謝你。
謝謝你可以諒解我的無知。
----------------------------------------------------------
我希望這件事情可以先讓我沈澱一些時間,讓我重新來過。 這幾天其實真的都在腦袋裡轉這件事情,希望寫過這一篇後,可以乾乾淨淨的忘記之前的痛苦...
(7/18晚上補充)
關於朋友這件事情,我承認自己算是蠻特別的人,在國中階段就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所以我才會跟年紀比我大的人混在一起,因為這樣可以找到跟我同樣性質的人會比較多,而且我還會覺得怎麼那麼少...
然後我沒有現在的朋友都不是朋友的意思...大家不要誤會QQ我在上面文章寫到的其實是「跟我一起做研究的夥伴」,我怕有人會搞錯我的用詞(我的用詞本來就錯誤啦)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如何面對&準備科學班考試

建中科學班 VS. 附中科學班

資訊之芽 x 我的程式學習歷程...